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RG072S)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产品包装 | 产品价格 |
RG072S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次 | 598.00元 |
RG072M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0次 | 3198.00元 |
碧云天生产的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Gaussia-Lumi™ Gaussia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Assay Kit),也称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试剂盒(Gaussia-Lumi™ Gaussia Luciferase Assay Kit),简称Gaussia-Lumi™,是一种高灵敏度、高信号稳定性的以肠腔素(Coelenterazine)为底物来检测分泌型、非ATP依赖的高斯萤光素酶(Gaussia luciferase,简称Gluc)活性的一步法检测试剂盒。与碧云天的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RG021)相比,本试剂盒可以无需收集细胞或细胞培养上清,只需将与培养液等体积的检测工作液加入到细胞培养板内反应5-10分钟,即可进行化学发光检测,使用更便捷,特别适用于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本试剂盒也可以用于细胞培养上清样品的检测。
本产品的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外主要相似产品。本产品的性能和用途与Thermo Scientific公司的Pierce™ Gaussia Luciferase Glow Assay Kit)相似,用于细胞上清检测时本产品的检测灵敏度显著优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T)。
本产品发光信号特别稳定。发光信号在30分钟内基本恒定,在60分钟内信号波动不超过10%,在120分钟内信号波动不超过20% (图1),信号半衰期长达5小时之久,特别适用于96孔板或384孔板中高斯萤光素酶活性的大批量测定。
图1. 碧云天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RG072)对转染阳性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uc-Dura-SV40-C (D2770)的293T细胞的检测效果。图A为本产品对使用Lipo8000™转染试剂(C0533)转染阳性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48小时的293T细胞的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效果图,不同时间表示加入检测试剂后的时间;图B为本产品对转染阳性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48小时的293T细胞的化学发光稳定性的检测效果图。实际读数会因细胞种类、高斯萤光素酶表达体系、转染效率、检测仪器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图中数据仅供参考。
本产品操作简单,读数稳定,检测速度快,完成检测仅需约10分钟。本产品比其它高斯萤光素酶测定方法如碧云天的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RG021)更加简单快捷,细胞可以在同一块多孔板中培养和检测,无需取细胞上清,也无需去上清后裂解细胞,检测时只需把试剂盒提供的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和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按照1:100比例混合配制成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再与培养细胞等体积混合,反应5-10分钟后即可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并且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非常稳定,信号半衰期长达5小时。使用可以测定96孔板的化学发光的多功能酶标仪通常在2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块96孔板的检测。
本产品稳定性好。本试剂盒中的Gaussi-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和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的稳定性均较好。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反复冻融10次、4℃保存7天或37℃保存1天对检测效果基本无影响,37℃保存3天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5%,37℃保存7天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20%。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在4℃保存1周、室温保存1天的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10%;室温保存3天、37℃保存1天,仍可保留80%以上的活力。
本产品使用灵活便捷。本产品配制成的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不仅可以等体积加入到细胞培养孔中对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总高斯萤光素酶进行直接检测,也可以用于细胞培养上清样品的检测,还可以用于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中的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RG021-1)制备的细胞样品的检测。
本产品兼容性强。本产品兼容各种常见培养液,正常培养液中的酚红、10%以内的胎牛血清或小牛血清、2%以内的DMSO或乙醇、萤光素酶抑制剂等对信号和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常用的盐类或金属离子在正常浓度下也基本没有影响。
高斯萤光素酶(Gaussia luciferase)是分离于夏威夷水域的一种大型海洋桡脚类(Copepod)动物(Gaussia princeps)的新型萤光素酶。高斯萤光素酶为单条肽链的单体酶,其分子量较小(20kDa),且具有分泌性信号肽,可通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与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和天然的海肾萤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相比,高斯萤光素酶具有以下优点:高斯萤光素酶为自然分泌型萤光素酶,可直接取上清检测,无需裂解细胞,样本的分析和酶活检测只需要几分钟,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更适用于报告基因不同时间点的检测和高通量筛选;高斯萤光素酶是可获得的较亮的萤光素酶,它的发光强度是萤火虫萤光素酶和海肾萤光素酶的萤光信号的1000多倍,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反应无须ATP,不受ATP影响;高斯萤光素酶的稳定性更高,对温度和pH的耐受性强,可适用于多种培养基[1-3]。
高斯萤光素酶产生的生物萤光是由于腔肠嘧啶的氧化作用,这种反应不需要三磷酸腺苷(ATP)或其它辅助因子。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高斯萤光素酶可以催化腔肠素(Coelenterazine)氧化成Coelenteramide。在Coelenterazine氧化的过程中,会发出波长为480nm左右的生物萤光(Bioluminescence)。生物萤光可以通过化学发光仪(Luminometer)或液闪测定仪进行测定,萤光强度与高斯蛋白表达量相关,与高斯蛋白表达的启动子活性成正比。通过萤光素和萤光素酶这一生物发光体系,可以非常灵敏、高效地检测基因的表达。通常把感兴趣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或5’启动子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上游,或把3′-UTR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下游等,构建成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质粒,然后转染细胞,用适当药物等处理细胞后,测定萤光素酶活性。通过萤光素酶活性的高低来判断药物处理等对目的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本试剂盒的检测原理参考图2。
图2.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RG072)的检测原理图。
碧云天同时提供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空载体质粒和直接使用的报告基因质粒,详见相关产品。
萤光素、萤光素酶、萤火虫萤光素酶、海肾萤光素酶和高斯萤光素酶也经常被称作荧光素、荧光素酶、萤火虫荧光素酶、海肾荧光素酶和高斯荧光素酶。
对于96孔板,推荐使用100μl细胞培养液和100μl的检测工作液,反应体系的总体积为200μl,此时本试剂盒分别可以进行100次或1000次检测。对于384孔板,推荐使用25μl细胞培养液和25μl的检测工作液,总体积为50μl,此时本试剂盒可以进行400次或4000次检测。也可以用其它体积的试剂进行检测,但细胞培养液和检测工作液的体积比例须为1:1。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72S-1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 | 10ml |
RG072S-2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 | 100μl |
— | 说明书 | 1份 |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72M-1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 | 100ml |
RG072M-2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 | 100μl×10 |
— | 说明书 | 1份 |
-20℃保存,6个月有效。RG072-1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20℃保存一年有效;RG072-2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20℃避光保存6个月有效,-80℃避光保存一年有效。
由于萤光素酶的活性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反应前细胞样品和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均需平衡至室温后再进行测定。可将检测缓冲液在室温或不超过25℃的水浴中融解并混匀后再与检测底物混合成检测工作液使用。
本试剂盒中的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在反复冻融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检测试剂中出现少量沉淀,此时宜平衡至室温,并尽量溶解。如仍有残留的不溶物,可以离心去除后使用,经测试不会影响后续的检测效果。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配制在含有高浓度乙醇的溶液中。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有时会在初次使用时发现体积明显小于包装体积的情况,此时用无水乙醇把体积补足至包装体积,并混匀后即可使用。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宜配制后立即使用。如不能立即使用,-20℃可以保存一周。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检测效果会不断下降,因此不可配制成工作液后长期保存。
细胞的培养和转染等可以使用普通的透明96/384孔板,但是使用多功能酶标仪对细胞培养上清或细胞裂解样品进行化学发光的检测时,请使用孔和孔之间不透光的96/384孔白板或黑板。如果使用普通透明的96/384孔板,相邻孔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推荐使用碧云天的BeyoGold™全黑或全白96/384孔细胞培养板(FCP966/FCP968/FCP983/FCP985)、白色或黑色透明底96/384孔细胞培养板(FCP963/FCP965/ FCP986/FCP987)。
待测药物的溶剂含量较高时可能会干扰萤光素酶反应,从而影响化学发光信号。可以通过设置含有溶剂的细胞培养液对照孔排除溶剂的干扰。经测试,最终反应体系中DMSO含量在2%以内不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如需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可以单独选购碧云天生产的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RG135)。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1. 细胞的准备:
使用适合进行化学发光检测的96孔板,每孔接种100μl细胞(如使用384孔板,每孔接种25μl细胞,具体用量视不同类型的384孔板而定),同时设置不含细胞的培养液孔作为阴性对照,按照细胞培养和细胞转染的常规方法培养和转染细胞。如有需要,可加入药物处理细胞。继续培养16-72小时。
2.检测试剂的准备:
a.试剂准备:融解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并平衡至室温。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放置于冰浴或冰盒上备用。
b.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的配制:按照96孔板每孔100μl (384孔板每孔25μl)检测工作液的量,计算所需的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的量。按照1:100的比例混合适量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和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配制成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例如,5ml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中加入50μl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充分混匀后即可配制成约5ml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
3.总高斯萤光素酶活性的快速检测:
a.取出细胞培养板在室温平衡10分钟(通常不宜超过30分钟)。
b.96孔板每孔加入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100μl (384孔板每孔25μl),混匀。
c.室温(约25℃)孵育5-10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
d.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4.细胞培养上清或细胞裂解液的检测:
a.对于细胞培养上清:根据具体实验情况,酌情收集5-200μl细胞培养上清至1.5ml离心管中或收集5-20μl细胞培养上清至检测化学发光用的96孔白板或黑板中,平衡至室温。如有需要,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收集培养基,以监测萤光素酶表达的变化。如果不能立即检测,可以将收集好的细胞培养基存放于-20℃。样品在-20℃至少可保存一个月。
对于细胞裂解液样品:去除细胞培养液,用PBS洗涤1次,每孔加入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RG021-1) 100μl,在摇床上以中等速度摇动裂解15分钟。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细胞是否完全溶解,如果溶解不完全,继续摇动裂解15分钟。如果细胞最初培养在48孔、24孔、12孔或6孔板中,每孔酌情加入约100-500μl裂解液。
b.取5-20μl细胞培养上清或细胞裂解样品加入96孔白板或黑板。
注1:优先推荐使用5μl样品,样品体积较小时化学发光更加稳定。
注2:对于同一批样品的检测,必须固定所用样品的体积,使不同样品之间的检测数据具有更好的可比性,因为样品体积的大小对于最终的化学发光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c.每孔加入100μl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混匀。
d.室温(约25℃)孵育5-10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
e.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常见问题:
1.Luminometer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有何不同?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的样品本身不能发光,样品需要由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激发,然后才能产生荧光并被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Luminometer检测的样品本身可以发光,不需要激发光进行激发。也就是说luminometer是检测化学发光(萤光)的仪器。有些型号的荧光分光光度计也具有luminometer的功能,即也可以检测化学发光。您所使用的荧光分光光度计能否用于化学发光的测定请仔细阅读该仪器的说明书。
2.可以进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的仪器是否就可以用于本试剂盒的检测?
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原理和本试剂盒的原理相同,可以用相同的仪器测定。
参考文献:
1.Tannous BA, Kim DE, Fernandez JL, Weissleder R, Breakefield XO. Mol Ther. 2005. 11(3):435-43.
2.Szent-Gyorgyi C, et al. Proc SPIE. 1999. 3600(1):4-11.
3.Tannous BA. Nat Protoc. 2009. 4:582-591.
相关产品: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21 | 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72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135 | 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 | 10/100ml |
D2098 | pGLuc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100 | p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103 | pGLuc-T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104 | pGLuc-Dura-T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107 | pGLuc-Dura-miR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114 | pARE-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181 | pISRE-TA-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209 | pNFκB-TA-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225 | pp53-TA-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261 | pSTAT3-TA-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204 | pNFκB-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764 | pGLuc-Dura-SV40-N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770 | pGLuc-Dura-SV40-C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FCP966 | BeyoGold™全黑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320个/箱 |
FCP968 | BeyoGold™全白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320个/箱 |
FCP963 | BeyoGold™白色透明底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65 | BeyoGold™黑色透明底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1 | BeyoGold™ 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3 | BeyoGold™全白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5 | BeyoGold™全黑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6 | BeyoGold™白色透明底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7 | BeyoGold™黑色透明底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RG042M)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产品包装 | 产品价格 |
RG042S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次 | 552.00元 |
RG042M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0次 | 3288.00元 |
碧云天生产的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Bio-Lumi™ Firefly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Assay Kit,Bio-Lumi™ Firefly Luciferase Assay Kit),简称Bio-Lumi,是一种高灵敏度、高信号稳定性的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 ADCC Reporter Bioassay或细胞中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报告基因的表达的试剂盒。本试剂盒使用灵活便捷、检测灵敏度高,性能达到甚至在有些方面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本产品是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简称Bio-Lumi II,产品编号为RG043)的不同包装版本,两者的检测效果完全一致。本产品,即Bio-Lumi为即用型液体,其优点是无需配制即可以直接使用,缺点是需要-80℃保存,如果在-20℃保存时间较长后检测效果会逐渐下降;Bio-Lumi II,为Bio-Lumi的冻干粉版本,使用前需要使用提供的缓冲液充分溶解底物冻干粉后才能使用,优点是在-20℃保存非常稳定。
本产品使用了一种新的萤光素酶底物,因此与标准的萤光素酶分析试剂相比,本产品与样品的反应更稳定、对样品组分的耐受性更强。本产品不易受到混合和加样条件的影响,从而增强了结果的可重复性,是ADCC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Reporter Bioassay及其它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的理想选择。
本产品的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外主要同类产品。本产品的性能和用途与Promega公司的Bio-Glo™ Luciferase Assay System (简称Bio-Glo)基本相同,但本产品的检测灵敏度显著优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 (图1A),发光强度比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提高了约30%;化学发光的信号稳定性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基本一致(图1B)。本产品的检测效果及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的检测效果比较参见图1。
图1.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Bio-Lumi)和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对转染阳性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HeLa细胞的检测效果。图A为Bio-Lumi和Competitor P的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效果对比图,图B为Bio-Lumi和Competitor P的化学发光稳定性的检测效果对比图。实际读数会因细胞种类、所用萤火虫萤光素酶表达体系、转染效率、检测仪器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图中数据仅供参考。
本产品发光强度高。对于相同的细胞样品,本产品的发光效果比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强约30% (图1A),实测效果可能会因细胞种类、检测环境等的不同有所差异。
本产品的检测灵敏度高,测定样品的线性范围宽。96孔板中,通常本产品可以在20万个细胞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的细胞、不同的萤光素酶表达水平的检测细胞数量的上限可能有所差异,当萤火虫萤光素酶表达水平很高时,可能只在10万个细胞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是化学发光读数还是会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而继续升高的。本产品对转染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不同数量的HeLa细胞的检测效果参见图2。
图2. 本产品对转染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不同数量的HeLa细胞的检测效果。根据共转的EGFP表达质粒,实测转染效率约为60-70%。实际读数会因细胞种类、转染效率、所用报告基因质粒、检测仪器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图中数据仅供参考。
本产品发光信号非常稳定。发光信号在10分钟内波动不超过5%,反应30分钟内信号波动不超过15%,反应60分钟内信号波动不超过30%,在发光稳定性方面和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基本一致甚至略优 (图1B),特别适用于96孔板或384孔板中萤火虫萤光素酶活性的大批量测定。
本产品操作简单,读数稳定,检测速度快,完成检测仅需约10分钟。本产品比其它萤光素酶测定方法更加简单快捷,细胞可以在同一块多孔板中培养和检测,无需洗涤细胞,也无需更换或去除培养液,只需用试剂盒提供的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与培养的细胞等体积混合,反应5分钟后即可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并且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十分稳定,在反应开始60分钟后仍可保留70%以上的信号。使用可以测定96孔板的化学发光的多功能酶标仪通常在2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块96孔板的检测。
本产品稳定性好。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的稳定性非常好,反复冻融5次对检测效果无明显影响,反复冻融10次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10%。本产品在4℃条件下保存3天检测效果下降不到20%,保存5天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30%,保存7天仍可保留65%以上的检测效果。在室温保存1天可保留70%以上的检测效果,室温保存3天可保留60%以上的检测效果,在37℃保存1天可保留60%以上的检测效果。本产品即使仅保留约50%的检测效果,仍可以满足各种常规检测。
本产品使用灵活便捷。本产品不仅适合少量样品的检测,也非常适合大量样品的高通量检测(high-throughput screening)。本产品不仅可以等体积加入到细胞培养孔中进行直接检测,也可以先使用RG126S/M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裂解并收集细胞后再用本产品进行检测。
本产品兼容性强。本产品兼容各种常见培养液,正常培养液中的酚红、10%以内的胎牛血清或小牛血清、2%以内的DMSO或乙醇、萤光素酶抑制剂等对信号和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常用的盐类或金属离子在正常浓度下也基本没有影响。
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是一种分子量约为61kD的蛋白,在ATP、镁离子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催化luciferin氧化成oxyluciferin,在luciferin氧化的过程中,会发出波长为560nm左右的生物萤光(bioluminescence)。生物萤光可以通过化学发光仪(luminometer)或液闪测定仪进行测定。通过萤光素和萤光素酶这一生物发光体系,可以非常灵敏、高效地检测基因的表达[1-2]。通常把感兴趣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或5’启动子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上游,或把3’-UTR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下游等,构建成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质粒,然后转染细胞,用适当药物等处理细胞后裂解细胞,测定萤光素酶活性,通过萤光素酶活性的高低来判断药物等处理对目的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在ADCC Reporter Bioassay中,ADCC效应细胞(ADCC bioassay effector cells)通过改造可稳定表达由NFAT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应答元件驱动的萤火虫萤光素酶表达系统以及Fc受体(如FcγRIIIa receptor)。当抗体的Fab片段与靶细胞(target cells)上的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时,抗体的Fc片段与效应细胞的Fc受体结合,从而激活NFAT信号通路,并诱导萤火虫萤光素酶的表达,通过加入Bio-Lumi™试剂并使用发光检测仪来定量检测萤火虫萤光素酶的表达[3]。本试剂盒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原理参考图3。
图3. 萤火虫萤光素酶的检测原理图。
碧云天的四款一步法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的主要特点和差异如下。如果希望发光信号比较强,并在30分钟内即可进行检测,推荐使用Bright-Lumi;如果对信号稳定性要求特别高,需要批量或连续操作,推荐使用Steady-Lumi;如果对发光信号和稳定性都有要求,推荐使用One-Lumi;如果对发光信号和稳定性要求都比较高的ADCC Reporter Bioassay,推荐使用Bio-Lumi。
产品编号 | RG042S/M | RG043S/M | RG051S/M | RG055S/M | RG058S/M |
产品简称 | Bio-Lumi | Bio-Lumi II | Bright-Lumi | One-Lumi | Steady-Lumi |
使用便捷性 | 非常方便 | 方便 | 非常方便 | 非常方便 | 非常方便 |
检测灵敏度 | 非常灵敏 | 非常灵敏 | 特别灵敏 | 非常灵敏 | 较灵敏 |
信号强度 | 非常高 | 非常高 | 非常高 | 较高 | 高 |
信号半衰期 | 1-2小时 | 1-2小时 | 0.5-1小时 | 1-2小时 | 5-6小时 |
产品稳定性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线性范围(细胞数) | 50个-10万个 | 50个-10万个 | 50个-10万个 | 50个-10万个 | 50个-20万个 |
推荐指数 | ★★★★★ | ★★★★★ | ★★★★★ | ★★★★ | ★★★★ |
关于碧云天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相关产品的比较和选择,请参考碧云天的相关网页:
http://www.beyotime.com/support/luciferase-reporter-gene-assay.htm
萤光素、萤光素酶、萤火虫萤光素酶和海肾萤光素酶也经常被称作荧光素、荧光素酶、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
对于96孔板,推荐使用100μl细胞培养液和100μl的检测试剂,总体积为200μl,此时本试剂盒每10ml可以进行100次检测。对于384孔板,推荐使用25μl细胞培养液和25μl的检测试剂,总体积为50μl,此时本试剂盒每10ml可以进行400次检测。也可以用其它体积的试剂进行检测,但细胞培养液和检测试剂体积的比例须为1:1。虽然我们有检测数据显示适当减少检测试剂的用量很可能仍然会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但对于细胞数量偏多、细胞数量特别少或者重复性要求比较高的情况,建议按照推荐用量进行检测。
包装清单: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42S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 10ml |
RG042M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 100ml |
— | 说明书 | 1份 |
保存条件:
-80℃避光保存,至少一年有效;-20℃避光保存,推荐3-6个月内使用。
注意事项:
本产品在-20℃保存其检测效果会逐渐下降,保存半年后其发光效果会降低约50%。因此,本产品如果保存于-20℃,推荐在3-6个月内使用。如果订购后可能放置较长时间后再使用,推荐订购在-20℃保存非常稳定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盒(RG043)。
由于萤光素酶的活性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反应前细胞和检测试剂均需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测定。可将检测缓冲液在室温或不超过25°C的水浴中融解并混匀后再与检测底物混合成检测试剂使用。
尽管经测试本试剂反复冻融5次对于其检测效果无显著影响,为保证本产品的稳定性、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第一次解冻后可以采取适当分装后避光保存的方法,以避免反复冻融和长时间暴露于室温。反复冻融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检测试剂中出现少量沉淀,此时宜平衡至室温,并尽量溶解。如仍有残留的不溶物,可以离心去除后使用,经测试不会影响后续的检测效果。
请使用适合于细胞培养的白色或黑色的96孔板或384孔板。如果使用普通透明的96孔板或384孔板,相邻孔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推荐使用碧云天的BeyoGold™全黑或全白96/384孔细胞培养板(FCP966/FCP968/FCP983/FCP985)、白色或黑色透明底96/384孔细胞培养板(FCP963/FCP965/FCP986/FCP987)。
待测药物的溶剂含量较高时可能会干扰萤光素酶反应,从而影响化学发光信号。可以通过设置含有溶剂的细胞培养液对照孔排除溶剂的干扰。经测试,最终反应体系中DMSO含量在2%以内不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1.细胞的准备:
使用适合进行化学发光检测的96孔板或者384孔板,每孔接种适量的效应细胞,加入系列稀释的抗体处理细胞,同时设置不含细胞的孔作为阴性对照。
2.检测试剂的准备:
融解冻存的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按照96孔板每孔100μl (384孔板每孔25μl)的量,取适量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平衡至室温。
3.萤光素酶检测:
a.取出培养测定板在室温平衡5-10分钟(通常不宜超过30分钟)。
b.每孔加入和待测样品等体积的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c.室温(约25℃)孵育5-10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
d.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4.裂解并收集细胞后的检测(本步骤仅当细胞量比较大的情况下,例如细胞培养在培养皿或6孔板中时,可以考虑采用):
a.对于贴壁细胞:吸尽细胞培养液后,参考下表加入适量的RG126S/M 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对于悬浮细胞:离心去上清后,参考下表加入适量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
Plate type | 96 well | 48 well | 24 well | 12 well | 6 well |
Reporter lysis buffer (μl/well) | 100 | 150 | 200 | 300 | 500 |
注:如果萤光素酶的表达水平比较低,可以尝试使用更少的裂解液,例如6孔板的每孔用量可以最小为100μl。
b.充分裂解后,10,000-15,000×g离心3-5分钟,取上清用于测定。
注:细胞裂解后可立即测定萤光素酶,也可以先冻存,待以后再测定。冻存样品需融解,并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测定。
c.取20μl样品,加入100μl已经平衡至室温的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适当混匀。
d.室温(约25℃)孵育5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注意:如果对于数据的稳定性的要求不太高,可以忽略本步骤,在混匀后立即进行化学发光检测。
e.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常见问题:
1.Luminometer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有何不同?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的样品本身不能发光,样品需要由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激发,然后才能产生荧光并被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Luminometer检测的样品本身可以发光,不需要激发光进行激发。也就是说luminometer是检测化学发光(萤光)的仪器。有些型号的荧光分光光度计也具有luminometer的功能,即也可以检测化学发光。您所使用的荧光分光光度计能否用于化学发光的测定请仔细阅读该仪器的说明书。
2.可以进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的仪器是否就可以用于本试剂盒的检测?
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原理和本试剂盒的原理相同,可以用相同的仪器测定。
参考文献:
1.Ow D.W, De Wet, J.R, Helinski DR, et al. Science. 1986. 234(4778):856-859.
2.De Wet, J.R, et al. Mol Cell Biol. 1987. 7(2):725-737.
3.Chung S, Quarmby V, Gao XM, et al. MAbs. 2012. 4(3):326-340.
相关产品: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51 | Bright-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2 | Bright-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5 | One-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6 | One-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8 | Steady-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9 | Steady-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42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43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FCP966 | BeyoGold™全黑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320个/箱 |
FCP968 | BeyoGold™全白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320个/箱 |
FCP963 | BeyoGold™白色透明底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65 | BeyoGold™黑色透明底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1 | BeyoGold™ 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3 | BeyoGold™全白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5 | BeyoGold™全黑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6 | BeyoGold™白色透明底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7 | BeyoGold™黑色透明底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Lumi-Phos 530产品供应
Lumi-Phos 530产品供应
简要描述:Lumi-Phos® 530是在进行碱性磷酸酶化学发光检测过程中可立即使用的制剂(包含Lumigen PPD: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磷酰氧基)苯-1,2-二氧杂环丁烷AMPPD;二钠盐)。
详细介绍
产品咨询
Lumigen ®的APS – 5采用了*的技术,在化学发光检测过程中,为碱性磷酸酶偶联提供优越的灵敏度和易用性。反应由acridan(9,10-二氢吖啶)作为底物和碱性磷酸酶标记,生产持续高强度的化学发光。Lumigen ®APS – 5是溶液分析法测定磷酸酶活性和磷酸酶酶联免疫检测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可以用化学发光酶标仪的微孔板中进行的碱性磷酸酶检测,来体现Lumigen ®APS – 5的灵敏度
Lumigen ®APS – 5在均相碱性磷酸酶检测中的应用
特点:
·超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小于10-19mol的碱性磷酸酶。
·能迅速达到峰值以减少检测时间,增加通过量。
·线性校准曲线的斜率是以重对数等于1.0绘制的。一个数量及以上的酶产生一个数量及以上的发光量。
·持续发光——对测定时间的要求并不高。发光强度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产生的线性校准曲线上读取。
·分析结果对温度在22°C—35°C范围内不敏感,降低控制温度所需的精确度。
订购信息:
AP5-101
|
Lumigen APS-5 | 100mL | 4590 | lumigen |
P-501
|
Lumi-Phos 530
|
100mL | 3740 | lumigen |
P-701
|
Lumi-Phos Plus | 100mL | 4165 | lumigen |
PS3-100
|
Lumigen PS-3 | 100 mL | 4250 | lumigen |
TMA-100
|
Lumigen TMA-6 | 100 mL | 4505 | lumigen |
TM3-100
|
Lumigen TMA-3 | 100 mL | 4165 | lumigen |
PSA-100
|
Lumigen PS-atto Plus | 100mL | 4675 | lumigen |
G-501
|
Lumi-Gal 530 | 100mL | 6375 | lumigen |
Lumigen HyPerBlu | ||||
Lumigen® PPD |
世界的筛选平台技术供应商Beckman Coulter(贝克曼)公司已经将眼光投向了Lumigen公司——号称zui大的临床免疫诊断市场zui大的化学发光试剂供应商,并且将动用1.85亿美元现金买下该公司。
2005年Lumigen公司3300万美元的收入中40%是从出售化学发光试剂给Beckman Coulter获益的。Beckman Coulter将这些试剂用于它的Access family诊断筛选平台。
Beckman研发副总裁Richard Creager博士说,“Lumigen成为Beckman Coulter家族的一部分让我们能够获得所有他们目前和将来的免疫化学和其他高灵敏检测技术。”
这项收购基于两公司间10多年的合作关系。Paul Schaap博士于1987年创建Lumigen,他表示这项收购将可能使该公司在加入到Beckman Coulter后不断拓展他们的业务。
Beckman Coulter公司2005年在*范围内安装了200000个筛选平台,价值24.4亿美元。该公司71%的财政收入源于出售耗材、提供服务和操作型出租。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RG039M)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产品包装 | 产品价格 |
RG039S |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 100次 | 488.00元 |
RG039M |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 1000次 | 2858.00元 |
碧云天生产的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Bac-Lumi™ Bacterial Firefly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Assay Kit,Bac-Lumi™ Bacterial Firefly Luciferase Assay Kit),是一种无需收集和裂解细菌,可以在96孔板等多孔板中通过化学发光法直接测定细菌内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活性的超高灵敏度、高信号稳定性的一步法检测试剂盒。
本产品检测灵敏度高。用于LB培养的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100微升空白LB培养基的信号值为5×103左右,100微升IPTG诱导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3小时的大肠杆菌菌液的信号值实测可达约4.5×109,用LB培养基1:1稀释的菌液信号值为2.2×109,信号值高达空白LB培养基信号值的约4.5×105倍,具有超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发光强度(参考图1A)。实测效果可能会因表达菌株的种类、萤火虫萤光素酶突变体的种类、检测环境等的不同有所差异。
图1.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对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的大肠杆菌菌液的检测效果。挑取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菌于5ml LB中,37℃培养4小时,加入IPTG,37℃诱导3小时,取菌液进行萤火虫萤光素酶活性检测。图中Sample(1:1)为用LB培养基1:1稀释的菌液。图A为菌液的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效果图,图B为菌液的化学发光稳定性的检测效果图。实际读数会因突变体、所用菌株、检测仪器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图中数据仅供参考。
本试剂盒操作便捷、读数稳定、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检测。本产品的使用简单快捷,无需收集菌体,也无需更换或去除培养液,只需把试剂盒提供的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与培养的菌液等体积混合,反应5分钟后即可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并且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相对比较稳定,在反应开始后的30分钟内,信号下降通常不超过40%,其信号半衰期随菌株、突变体和培养基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参考图1B)。使用可以测定96孔板的化学发光的多功能酶标仪通常在2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块96孔板的检测。另外,本产品也可以用于裂解保存的细菌样品中萤火虫萤光素酶活性的检测[1]。
本产品稳定性好。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稳定性非常好,反复冻融5次对检测效果无明显影响,反复冻融10次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10%。本产品4℃条件下,保存3天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10%,保存7天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30%。室温保存1天可保留70%以上的检测效果,室温保存3天可保留50%以上的检测效果,37℃保存1天可保留50%以上的检测效果。本产品即使仅保留约50%的检测效果,仍可以满足各种常规检测。
本产品使用灵活便捷。本产品不仅适合少量样品的检测,也非常适合大量样品的高通量检测(high-throughput screening)。本产品不仅可以与培养的菌液等体积加入到96孔板中进行直接检测,也可以用于裂解并收集保存的细菌样品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活性的检测。
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是一种分子量约为61kD的蛋白,在ATP、镁离子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催化luciferin氧化成oxyluciferin,在luciferin氧化的过程中,会发出波长为560nm左右的生物萤光(bioluminescence)。生物萤光可以通过化学发光仪(luminometer)或液闪测定仪进行测定。通过萤光素和萤光素酶这一生物发光体系,可以非常灵敏、高效地检测萤火虫萤光素酶的表达[2]。通常把感兴趣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或5’启动子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上游,或把3’-UTR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下游等,构建成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质粒。然后转染细胞或细菌,用适当药物等处理细胞或细菌后裂解细胞或细菌,测定萤光素酶活性。通过萤光素酶活性的高低来判断药物等处理对目的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3]。本试剂盒的检测原理参考图2。
图2. 萤火虫萤光素酶的检测原理图。
萤光素、萤光素酶、萤火虫萤光素酶和海肾萤光素酶也经常被称作荧光素、荧光素酶、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
对于96孔板,推荐使用100μl菌液和100μl的检测试剂,总体积为200μl,此时本试剂盒每10ml可以进行100次检测。对于384孔板,推荐使用25μl菌液和25μl的检测试剂,总体积为50μl,此时本试剂盒每10ml可以进行400次检测。也可以用其它体积的试剂进行检测,但菌液和检测试剂体积的比例须为1:1。虽然我们有检测数据显示适当减少检测试剂的用量很可能仍然会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但对于细菌数量偏多、细菌数量特别少或者重复性要求比较高的情况,建议按照推荐用量进行检测。
包装清单: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39S |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 10ml |
RG039M |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 100ml |
— | 说明书 | 1份 |
保存条件:
-80℃避光保存,至少一年有效;-20℃避光保存,推荐3-6个月内使用。
注意事项:
本产品在-20℃保存其检测效果会逐渐下降,保存半年后其发光效果会降低约50%。因此,本产品如果保存于-20℃,推荐在3-6个月内使用。
由于萤光素酶的活性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反应前细菌菌液和检测试剂均需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测定。可将检测试剂在室温或不超过25℃的水浴中融解并混匀后使用。
尽管经测试本试剂反复冻融5次对于检测效果无显著影响,为保证本产品的稳定性、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第一次解冻后可以采取适当分装后避光保存的方法,以避免反复冻融和长时间暴露于室温。反复冻融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检测试剂中出现少量沉淀,此时宜平衡至室温,并尽量溶解。如仍有残留的不溶物,可以离心去除后使用,经测试不会影响后续的检测效果。
请使用适合于细菌培养的白色或黑色的96孔板或384孔板。如果使用普通透明的96孔板或384孔板,相邻孔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推荐使用碧云天的BeyoGold™全黑96孔细胞培养板(FCP966)或BeyoGold™全白96孔细胞培养板(FCP968)。
待测药物的溶剂含量较高时可能会干扰萤光素酶反应,从而影响化学发光信号。可以通过设置含有溶剂的细菌培养液对照孔排除溶剂的干扰。经测试,最终反应体系中DMSO含量在2%以内不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1. 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菌液的准备:
使用适合进行化学发光检测的白色或黑色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的菌液(如使用384孔板,每孔接种25μl菌液,具体用量视不同类型的384孔板而定),同时设置不含萤火虫萤光素酶的细菌培养液孔作为阴性对照。
2. 检测试剂的准备:
融解冻存的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按照96孔板每孔100μl (384孔板每孔25μl)的量,取适量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平衡至室温。
3. 萤光素酶检测:
a. 将待检测的多孔板充分平衡至室温。
b. 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384孔板每孔25μl)。
c. 使用有震动混匀功能的酶标仪或多孔板震荡混合仪等设备振荡混匀,室温(约25℃)孵育5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
d. 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常见问题:
1. Luminometer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有何不同?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的样品本身不能发光,样品需要由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激发,然后才能产生荧光并被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Luminometer检测的样品本身可以发光,不需要激发光进行激发。也就是说luminometer是检测化学发光(萤光)的仪器。有些型号的荧光分光光度计也具有luminometer的功能,即也可以检测化学发光。您所使用的荧光分光光度计能否用于化学发光的测定请仔细阅读该仪器的说明书。
2. 可以进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的仪器是否就可以用于本试剂盒的检测?
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原理和本试剂盒的原理相同,可以用相同的仪器测定。
参考文献::
1. Waidmann MS, Bleichrodt FS, Laslo T, Riedel CU. Bioeng Bugs. 2011. 2(1):8-16.
2. J R de Wet, K V Wood, M DeLuca, D R Helinski, and S Subramani. Mol Cell Biol. 1987. 7:725-37.
3. E Schenborn, D Groskreutz. Mol Biotechnol. 1999. 13:29-44.
相关产品: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39S | 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次 |
RG039M | 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0次 |
FCP966-80pcs | BeyoGold™全黑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 |
FCP966-320pcs | BeyoGold™全黑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 320个/箱 |
FCP968-80pcs | BeyoGold™全白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 |
FCP968-320pcs | BeyoGold™全白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 320个/箱 |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RG039S)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产品包装 | 产品价格 |
RG039S |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 100次 | 488.00元 |
RG039M |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 1000次 | 2858.00元 |
碧云天生产的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Bac-Lumi™ Bacterial Firefly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Assay Kit,Bac-Lumi™ Bacterial Firefly Luciferase Assay Kit),是一种无需收集和裂解细菌,可以在96孔板等多孔板中通过化学发光法直接测定细菌内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活性的超高灵敏度、高信号稳定性的一步法检测试剂盒。
本产品检测灵敏度高。用于LB培养的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100微升空白LB培养基的信号值为5×103左右,100微升IPTG诱导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3小时的大肠杆菌菌液的信号值实测可达约4.5×109,用LB培养基1:1稀释的菌液信号值为2.2×109,信号值高达空白LB培养基信号值的约4.5×105倍,具有超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发光强度(参考图1A)。实测效果可能会因表达菌株的种类、萤火虫萤光素酶突变体的种类、检测环境等的不同有所差异。
图1.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对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的大肠杆菌菌液的检测效果。挑取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菌于5ml LB中,37℃培养4小时,加入IPTG,37℃诱导3小时,取菌液进行萤火虫萤光素酶活性检测。图中Sample(1:1)为用LB培养基1:1稀释的菌液。图A为菌液的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效果图,图B为菌液的化学发光稳定性的检测效果图。实际读数会因突变体、所用菌株、检测仪器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图中数据仅供参考。
本试剂盒操作便捷、读数稳定、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检测。本产品的使用简单快捷,无需收集菌体,也无需更换或去除培养液,只需把试剂盒提供的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与培养的菌液等体积混合,反应5分钟后即可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并且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相对比较稳定,在反应开始后的30分钟内,信号下降通常不超过40%,其信号半衰期随菌株、突变体和培养基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参考图1B)。使用可以测定96孔板的化学发光的多功能酶标仪通常在2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块96孔板的检测。另外,本产品也可以用于裂解保存的细菌样品中萤火虫萤光素酶活性的检测[1]。
本产品稳定性好。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稳定性非常好,反复冻融5次对检测效果无明显影响,反复冻融10次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10%。本产品4℃条件下,保存3天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10%,保存7天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30%。室温保存1天可保留70%以上的检测效果,室温保存3天可保留50%以上的检测效果,37℃保存1天可保留50%以上的检测效果。本产品即使仅保留约50%的检测效果,仍可以满足各种常规检测。
本产品使用灵活便捷。本产品不仅适合少量样品的检测,也非常适合大量样品的高通量检测(high-throughput screening)。本产品不仅可以与培养的菌液等体积加入到96孔板中进行直接检测,也可以用于裂解并收集保存的细菌样品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活性的检测。
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是一种分子量约为61kD的蛋白,在ATP、镁离子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催化luciferin氧化成oxyluciferin,在luciferin氧化的过程中,会发出波长为560nm左右的生物萤光(bioluminescence)。生物萤光可以通过化学发光仪(luminometer)或液闪测定仪进行测定。通过萤光素和萤光素酶这一生物发光体系,可以非常灵敏、高效地检测萤火虫萤光素酶的表达[2]。通常把感兴趣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或5’启动子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上游,或把3’-UTR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下游等,构建成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质粒。然后转染细胞或细菌,用适当药物等处理细胞或细菌后裂解细胞或细菌,测定萤光素酶活性。通过萤光素酶活性的高低来判断药物等处理对目的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3]。本试剂盒的检测原理参考图2。
图2. 萤火虫萤光素酶的检测原理图。
萤光素、萤光素酶、萤火虫萤光素酶和海肾萤光素酶也经常被称作荧光素、荧光素酶、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
对于96孔板,推荐使用100μl菌液和100μl的检测试剂,总体积为200μl,此时本试剂盒每10ml可以进行100次检测。对于384孔板,推荐使用25μl菌液和25μl的检测试剂,总体积为50μl,此时本试剂盒每10ml可以进行400次检测。也可以用其它体积的试剂进行检测,但菌液和检测试剂体积的比例须为1:1。虽然我们有检测数据显示适当减少检测试剂的用量很可能仍然会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但对于细菌数量偏多、细菌数量特别少或者重复性要求比较高的情况,建议按照推荐用量进行检测。
包装清单: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39S |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 10ml |
RG039M |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 100ml |
— | 说明书 | 1份 |
保存条件:
-80℃避光保存,至少一年有效;-20℃避光保存,推荐3-6个月内使用。
注意事项:
本产品在-20℃保存其检测效果会逐渐下降,保存半年后其发光效果会降低约50%。因此,本产品如果保存于-20℃,推荐在3-6个月内使用。
由于萤光素酶的活性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反应前细菌菌液和检测试剂均需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测定。可将检测试剂在室温或不超过25℃的水浴中融解并混匀后使用。
尽管经测试本试剂反复冻融5次对于检测效果无显著影响,为保证本产品的稳定性、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第一次解冻后可以采取适当分装后避光保存的方法,以避免反复冻融和长时间暴露于室温。反复冻融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检测试剂中出现少量沉淀,此时宜平衡至室温,并尽量溶解。如仍有残留的不溶物,可以离心去除后使用,经测试不会影响后续的检测效果。
请使用适合于细菌培养的白色或黑色的96孔板或384孔板。如果使用普通透明的96孔板或384孔板,相邻孔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推荐使用碧云天的BeyoGold™全黑96孔细胞培养板(FCP966)或BeyoGold™全白96孔细胞培养板(FCP968)。
待测药物的溶剂含量较高时可能会干扰萤光素酶反应,从而影响化学发光信号。可以通过设置含有溶剂的细菌培养液对照孔排除溶剂的干扰。经测试,最终反应体系中DMSO含量在2%以内不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1. 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菌液的准备:
使用适合进行化学发光检测的白色或黑色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表达萤火虫萤光素酶的菌液(如使用384孔板,每孔接种25μl菌液,具体用量视不同类型的384孔板而定),同时设置不含萤火虫萤光素酶的细菌培养液孔作为阴性对照。
2. 检测试剂的准备:
融解冻存的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按照96孔板每孔100μl (384孔板每孔25μl)的量,取适量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平衡至室温。
3. 萤光素酶检测:
a. 将待检测的多孔板充分平衡至室温。
b. 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 Bac-Lumi™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384孔板每孔25μl)。
c. 使用有震动混匀功能的酶标仪或多孔板震荡混合仪等设备振荡混匀,室温(约25℃)孵育5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
d. 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常见问题:
1. Luminometer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有何不同?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的样品本身不能发光,样品需要由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激发,然后才能产生荧光并被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Luminometer检测的样品本身可以发光,不需要激发光进行激发。也就是说luminometer是检测化学发光(萤光)的仪器。有些型号的荧光分光光度计也具有luminometer的功能,即也可以检测化学发光。您所使用的荧光分光光度计能否用于化学发光的测定请仔细阅读该仪器的说明书。
2. 可以进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的仪器是否就可以用于本试剂盒的检测?
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原理和本试剂盒的原理相同,可以用相同的仪器测定。
参考文献::
1. Waidmann MS, Bleichrodt FS, Laslo T, Riedel CU. Bioeng Bugs. 2011. 2(1):8-16.
2. J R de Wet, K V Wood, M DeLuca, D R Helinski, and S Subramani. Mol Cell Biol. 1987. 7:725-37.
3. E Schenborn, D Groskreutz. Mol Biotechnol. 1999. 13:29-44.
相关产品: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39S | 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次 |
RG039M | 细菌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0次 |
FCP966-80pcs | BeyoGold™全黑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 |
FCP966-320pcs | BeyoGold™全黑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 320个/箱 |
FCP968-80pcs | BeyoGold™全白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 |
FCP968-320pcs | BeyoGold™全白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 320个/箱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RG043S)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产品包装 | 产品价格 |
RG043S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次 | 552.00元 |
RG043M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0次 | 3288.00元 |
碧云天生产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Bio-Lumi™ II Firefly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Assay Kit,Bio-Lumi™ II Firefly Luciferase Assay Kit),简称Bio-Lumi II,是一种高灵敏度、高信号稳定性的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 ADCC Reporter Bioassay或细胞中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报告基因的表达的试剂盒。本试剂盒使用灵活便捷、检测灵敏度高,性能达到甚至在有些方面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本产品是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简称Bio-Lumi,产品编号为RG042)的不同包装版本,两者的检测效果完全一致。Bio-Lumi为即用型液体,优点是无需配制即可以直接使用,缺点是需要-80℃保存,如果在-20℃保存时间较长后检测效果会逐渐下降;本产品,即Bio-Lumi II,为Bio-Lumi的冻干粉版本,使用前需要使用提供的缓冲液充分溶解底物冻干粉后才能使用,优点是在-20℃保存非常稳定。
本产品使用了一种新的萤光素酶底物,因此与标准的萤光素酶分析试剂相比,本产品与样品的反应更稳定、对样品组分的耐受性更强。本产品不易受到混合和加样条件的影响,从而增强了结果的可重复性,是ADCC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Reporter Bioassay及其它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的理想选择。
本产品的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外主要同类产品。本产品的性能和用途与Promega公司的Bio-Glo™ Luciferase Assay System (简称Bio-Glo)基本相同,但本产品的检测灵敏度显著优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 (图1A),发光强度比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提高了约30%;化学发光的信号稳定性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基本一致(图1B)。本产品的检测效果及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的检测效果比较参见图1。
图1.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Bio-Lumi II)和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对转染阳性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HeLa细胞的检测效果。Bio-Lumi II与碧云天生产的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Bio-Lumi)的检测效果完全一致。图A为Bio-Lumi即Bio-Lumi II和Competitor P的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效果对比图,图B为Bio-Lumi即Bio-Lumi II和Competitor P的化学发光稳定性的检测效果对比图。实际读数会因细胞种类、所用萤火虫萤光素酶表达体系、转染效率、检测仪器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图中数据仅供参考。
本产品发光强度高。对于相同的细胞样品,本产品的发光效果比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强约30% (图1A),实测效果可能会因细胞种类、检测环境等的不同有所差异。
本产品的检测灵敏度高,测定样品的线性范围宽。96孔板中,通常本产品可以在20万个细胞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的细胞、不同的萤光素酶表达水平的检测细胞数量的上限可能有所差异,当萤火虫萤光素酶表达水平很高时,可能只在10万个细胞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是化学发光读数还是会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而继续升高的。本产品对转染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不同数量的HeLa细胞的检测效果参见图2。
图2. 本产品对转染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不同数量的HeLa细胞的检测效果。根据共转的EGFP表达质粒,实测转染效率约为60-70%。实际读数会因细胞种类、转染效率、所用报告基因质粒、检测仪器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图中数据仅供参考。本产品发光信号非常稳定。发光信号在10分钟内波动不超过5%,反应30分钟内信号波动不超过15%,反应60分钟内信号波动不超过30%,在发光稳定性方面和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基本一致甚至略优 (图1B),特别适用于96孔板或384孔板中萤火虫萤光素酶活性的大批量测定。
本产品操作简单,读数稳定,检测速度快,完成检测仅需约10分钟。本产品比其它萤光素酶测定方法更加简单快捷,细胞可以在同一块多孔板中培养和检测,无需洗涤细胞,也无需更换或去除培养液,只需用试剂盒提供的检测缓冲液把检测底物(冻干粉)充分溶解后配制成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后,与培养的细胞等体积混合,反应5分钟后即可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并且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十分稳定,在反应开始60分钟后仍可保留70%以上的信号。使用可以测定96孔板的化学发光的多功能酶标仪通常在2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块96孔板的检测。
本产品稳定性好。本产品在-20℃可以长期保存,配制成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后的稳定性也非常好,反复冻融5次对检测效果无明显影响,反复冻融10次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10%。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在4℃条件下保存3天检测效果下降不到20%,保存5天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30%,保存7天仍可保留65%以上的检测效果。在室温保存1天可保留70%以上的检测效果,室温保存3天可保留60%以上的检测效果,在37℃保存1天可保留60%以上的检测效果。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即使仅保留约50%的检测效果,仍可以满足各种常规检测。
本产品使用灵活便捷。本产品不仅适合少量样品的检测,也非常适合大量样品的高通量检测(high-throughput screening)。本产品不仅可以等体积加入到细胞培养孔中进行直接检测,也可以先使用RG126S/M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裂解并收集细胞后再用本产品进行检测。
本产品兼容性强。本产品兼容各种常见培养液,正常培养液中的酚红、10%以内的胎牛血清或小牛血清、2%以内的DMSO或乙醇、萤光素酶抑制剂等对信号和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常用的盐类或金属离子在正常浓度下也基本没有影响。
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是一种分子量约为61kD的蛋白,在ATP、镁离子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催化luciferin氧化成oxyluciferin,在luciferin氧化的过程中,会发出波长为560nm左右的生物萤光(bioluminescence)。生物萤光可以通过化学发光仪(luminometer)或液闪测定仪进行测定。通过萤光素和萤光素酶这一生物发光体系,可以非常灵敏、高效地检测基因的表达[1-2]。通常把感兴趣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或5’启动子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上游,或把3’-UTR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下游等,构建成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质粒,然后转染细胞,用适当药物等处理细胞后裂解细胞,测定萤光素酶活性,通过萤光素酶活性的高低来判断药物等处理对目的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在ADCC Reporter Bioassay中,ADCC效应细胞(ADCC bioassay effector cells)通过改造可稳定表达由NFAT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应答元件驱动的萤火虫萤光素酶表达系统以及Fc受体(如FcγRIIIa receptor)。当抗体的Fab片段与靶细胞(target cells)上的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时,抗体的Fc片段与效应细胞的Fc受体结合,从而激活NFAT信号通路,并诱导萤火虫萤光素酶的表达,通过加入Bio-Lumi™试剂并使用发光检测仪来定量检测萤火虫萤光素酶的表达[3]。本试剂盒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原理参考图3。
图3. 萤火虫萤光素酶的检测原理图。
碧云天的四款一步法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的主要特点和差异如下。如果希望发光信号比较强,并在30分钟内即可进行检测,推荐使用Bright-Lumi;如果对信号稳定性要求特别高,需要批量或连续操作,推荐使用Steady-Lumi;如果对发光信号和稳定性都有要求,推荐使用One-Lumi;如果对发光信号和稳定性要求都比较高的ADCC Reporter Bioassay,推荐使用Bio-Lumi。
产品编号 | RG042S/M | RG043S/M | RG052S/M | RG056S/M | RG059S/M |
产品简称 | Bio-Lumi | Bio-Lumi II | Bright-Lumi II | One-Lumi II | Steady-Lumi II |
使用便捷性 | 非常方便 | 方便 | 方便 | 方便 | 方便 |
检测灵敏度 | 非常灵敏 | 非常灵敏 | 特别灵敏 | 非常灵敏 | 较灵敏 |
信号强度 | 非常高 | 非常高 | 非常高 | 较高 | 高 |
信号半衰期 | 1-2小时 | 1-2小时 | 0.5-1小时 | 1-2小时 | 5-6小时 |
产品稳定性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线性范围(细胞数) | 50个-10万个 | 50个-10万个 | 50个-10万个 | 50个-10万个 | 50个-20万个 |
推荐指数 | ★★★★★ | ★★★★★ | ★★★★★ | ★★★★ | ★★★★ |
关于碧云天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相关产品的比较和选择,请参考碧云天的相关网页:
http://www.beyotime.com/support/luciferase-reporter-gene-assay.htm
萤光素、萤光素酶、萤火虫萤光素酶和海肾萤光素酶也经常被称作荧光素、荧光素酶、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
对于96孔板,推荐使用100μl细胞培养液和100μl的检测试剂,总体积为200μl,此时本试剂盒每10ml可以进行100次检测。对于384孔板,推荐使用25μl细胞培养液和25μl的检测试剂,总体积为50μl,此时本试剂盒每10ml可以进行400次检测。也可以用其它体积的试剂进行检测,但细胞培养液和检测试剂体积的比例须为1:1。虽然我们有检测数据显示适当减少检测试剂的用量很可能仍然会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但对于细胞数量偏多、细胞数量特别少或者重复性要求比较高的情况,建议按照推荐用量进行检测。
包装清单: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43S-1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 | 10ml |
RG043S-2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底物 | 1瓶 |
— | 说明书 | 1份 |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43M-1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 | 10ml |
RG043M-2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底物 | 1瓶 |
— | 说明书 | 1份 |
保存条件:
-20℃避光保存,至少一年有效。检测缓冲液和检测底物混合后配制成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80℃避光保存,至少一年有效;-20℃避光保存,推荐3-6个月内使用。
注意事项:
对于订购后可能放置较长时间后再使用的,或者对于检测结果的精度要求特别高的,推荐订购Bio-Lumi™ II;对于订购后短期内使用完毕的,推荐订购使用更加便捷的Bio-Lumi™。
由于萤光素酶的活性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反应前细胞和检测试剂均需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测定。可将检测缓冲液在室温或不超过25°C的水浴中融解并混匀后再与检测底物混合成检测试剂使用。
尽管经测试检测缓冲液和检测底物混合后配制成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反复冻融5次对于其检测效果无显著影响,为保证检测试剂的稳定性、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建议现用现配。没有用完的检测试剂可以采取适当分装后避光保存的方法,以避免反复冻融和长时间暴露于室温。反复冻融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检测试剂中出现少量沉淀,此时宜平衡至室温,并尽量溶解。如仍有残留的不溶物,可以离心去除后使用,经测试不会影响后续的检测效果。
请使用适合于细胞培养的白色或黑色的96孔板或384孔板。如果使用普通透明的96孔板或384孔板,相邻孔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推荐使用碧云天的BeyoGold™全黑或全白96/384孔细胞培养板(FCP966/FCP968/FCP983/FCP985)、白色或黑色透明底96/384孔细胞培养板(FCP963/FCP965/FCP986/FCP987)。
待测药物的溶剂含量较高时可能会干扰萤光素酶反应,从而影响化学发光信号。可以通过设置含有溶剂的细胞培养液对照孔排除溶剂的干扰。经测试,最终反应体系中DMSO含量在2%以内不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1.细胞的准备:
使用适合进行化学发光检测的96孔板或者384孔板,每孔接种适量的效应细胞,加入系列稀释的抗体处理细胞,同时设置不含细胞的孔作为阴性对照。
2.检测试剂的准备:
融解冻存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将检测缓冲液全部转移至检测底物瓶中,旋紧瓶盖后适当颠倒混匀,当检测底物全部溶解并混匀后即为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按照与待测板等体积的量,取适量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平衡至室温。
注:冻干粉状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底物可能会有少量粘附在瓶盖和瓶口,旋开瓶盖前可以拿起瓶子用瓶底并轻轻敲击桌面,使粉末尽量掉落至瓶底,然后再轻轻旋开瓶盖,并注意不要损失冻干粉。
3.萤光素酶检测:
a.取出培养测定板在室温平衡5-10分钟(通常不宜超过30分钟)。
b.每孔加入和待测样品等体积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c.室温(约25℃)孵育5-10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
d.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4.裂解并收集细胞后的检测(本步骤仅当细胞量比较大的情况下,例如细胞培养在培养皿或6孔板中时,可以考虑采用):
a.对于贴壁细胞:吸尽细胞培养液后,参考下表加入适量的RG126S/M 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对于悬浮细胞:离心去上清后,参考下表加入适量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
Plate type | 96 well | 48 well | 24 well | 12 well | 6 well |
Reporter lysis buffer (μl/well) | 100 | 150 | 200 | 300 | 500 |
注:如果萤光素酶的表达水平比较低,可以尝试使用更少的裂解液,例如6孔板的每孔用量可以最小为100μl。
b.充分裂解后,10,000-15,000×g离心3-5分钟,取上清用于测定。
注:细胞裂解后可立即测定萤光素酶,也可以先冻存,待以后再测定。冻存样品需融解并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测定。
c.取20μl样品,加入100μl已经平衡至室温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适当混匀。
d.室温(约25℃)孵育5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注意:如果对于数据的稳定性的要求不太高,可以忽略本步骤,在混匀后立即进行化学发光检测。
e.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常见问题:
1.Luminometer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有何不同?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的样品本身不能发光,样品需要由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激发,然后才能产生荧光并被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Luminometer检测的样品本身可以发光,不需要激发光进行激发。也就是说luminometer是检测化学发光(萤光)的仪器。有些型号的荧光分光光度计也具有luminometer的功能,即也可以检测化学发光。您所使用的荧光分光光度计能否用于化学发光的测定请仔细阅读该仪器的说明书。
2.可以进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的仪器是否就可以用于本试剂盒的检测?
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原理和本试剂盒的原理相同,可以用相同的仪器测定。
参考文献:
1.Ow D.W, De Wet, J.R, Helinski DR, et al. Science. 1986. 234(4778):856-859.
2.De Wet, J.R, et al. Mol Cell Biol. 1987. 7(2):725-737.
3.Chung S, Quarmby V, Gao XM, et al. MAbs. 2012. 4(3):326-340.
相关产品: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51 | Bright-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2 | Bright-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5 | One-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6 | One-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8 | Steady-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9 | Steady-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42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43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FCP966 | BeyoGold™全黑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320个/箱 |
FCP968 | BeyoGold™全白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320个/箱 |
FCP963 | BeyoGold™白色透明底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65 | BeyoGold™黑色透明底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1 | BeyoGold™ 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3 | BeyoGold™全白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5 | BeyoGold™全黑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6 | BeyoGold™白色透明底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7 | BeyoGold™黑色透明底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RG072M)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产品包装 | 产品价格 |
RG072S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次 | 598.00元 |
RG072M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0次 | 3198.00元 |
碧云天生产的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Gaussia-Lumi™ Gaussia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Assay Kit),也称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试剂盒(Gaussia-Lumi™ Gaussia Luciferase Assay Kit),简称Gaussia-Lumi™,是一种高灵敏度、高信号稳定性的以肠腔素(Coelenterazine)为底物来检测分泌型、非ATP依赖的高斯萤光素酶(Gaussia luciferase,简称Gluc)活性的一步法检测试剂盒。与碧云天的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RG021)相比,本试剂盒可以无需收集细胞或细胞培养上清,只需将与培养液等体积的检测工作液加入到细胞培养板内反应5-10分钟,即可进行化学发光检测,使用更便捷,特别适用于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本试剂盒也可以用于细胞培养上清样品的检测。
本产品的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外主要相似产品。本产品的性能和用途与Thermo Scientific公司的Pierce™ Gaussia Luciferase Glow Assay Kit)相似,用于细胞上清检测时本产品的检测灵敏度显著优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T)。
本产品发光信号特别稳定。发光信号在30分钟内基本恒定,在60分钟内信号波动不超过10%,在120分钟内信号波动不超过20% (图1),信号半衰期长达5小时之久,特别适用于96孔板或384孔板中高斯萤光素酶活性的大批量测定。
图1. 碧云天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RG072)对转染阳性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uc-Dura-SV40-C (D2770)的293T细胞的检测效果。图A为本产品对使用Lipo8000™转染试剂(C0533)转染阳性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48小时的293T细胞的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效果图,不同时间表示加入检测试剂后的时间;图B为本产品对转染阳性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48小时的293T细胞的化学发光稳定性的检测效果图。实际读数会因细胞种类、高斯萤光素酶表达体系、转染效率、检测仪器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图中数据仅供参考。
本产品操作简单,读数稳定,检测速度快,完成检测仅需约10分钟。本产品比其它高斯萤光素酶测定方法如碧云天的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RG021)更加简单快捷,细胞可以在同一块多孔板中培养和检测,无需取细胞上清,也无需去上清后裂解细胞,检测时只需把试剂盒提供的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和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按照1:100比例混合配制成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再与培养细胞等体积混合,反应5-10分钟后即可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并且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非常稳定,信号半衰期长达5小时。使用可以测定96孔板的化学发光的多功能酶标仪通常在2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块96孔板的检测。
本产品稳定性好。本试剂盒中的Gaussi-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和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的稳定性均较好。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反复冻融10次、4℃保存7天或37℃保存1天对检测效果基本无影响,37℃保存3天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5%,37℃保存7天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20%。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在4℃保存1周、室温保存1天的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10%;室温保存3天、37℃保存1天,仍可保留80%以上的活力。
本产品使用灵活便捷。本产品配制成的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不仅可以等体积加入到细胞培养孔中对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总高斯萤光素酶进行直接检测,也可以用于细胞培养上清样品的检测,还可以用于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中的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RG021-1)制备的细胞样品的检测。
本产品兼容性强。本产品兼容各种常见培养液,正常培养液中的酚红、10%以内的胎牛血清或小牛血清、2%以内的DMSO或乙醇、萤光素酶抑制剂等对信号和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常用的盐类或金属离子在正常浓度下也基本没有影响。
高斯萤光素酶(Gaussia luciferase)是分离于夏威夷水域的一种大型海洋桡脚类(Copepod)动物(Gaussia princeps)的新型萤光素酶。高斯萤光素酶为单条肽链的单体酶,其分子量较小(20kDa),且具有分泌性信号肽,可通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与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和天然的海肾萤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相比,高斯萤光素酶具有以下优点:高斯萤光素酶为自然分泌型萤光素酶,可直接取上清检测,无需裂解细胞,样本的分析和酶活检测只需要几分钟,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更适用于报告基因不同时间点的检测和高通量筛选;高斯萤光素酶是可获得的较亮的萤光素酶,它的发光强度是萤火虫萤光素酶和海肾萤光素酶的萤光信号的1000多倍,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反应无须ATP,不受ATP影响;高斯萤光素酶的稳定性更高,对温度和pH的耐受性强,可适用于多种培养基[1-3]。
高斯萤光素酶产生的生物萤光是由于腔肠嘧啶的氧化作用,这种反应不需要三磷酸腺苷(ATP)或其它辅助因子。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高斯萤光素酶可以催化腔肠素(Coelenterazine)氧化成Coelenteramide。在Coelenterazine氧化的过程中,会发出波长为480nm左右的生物萤光(Bioluminescence)。生物萤光可以通过化学发光仪(Luminometer)或液闪测定仪进行测定,萤光强度与高斯蛋白表达量相关,与高斯蛋白表达的启动子活性成正比。通过萤光素和萤光素酶这一生物发光体系,可以非常灵敏、高效地检测基因的表达。通常把感兴趣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或5’启动子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上游,或把3′-UTR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下游等,构建成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质粒,然后转染细胞,用适当药物等处理细胞后,测定萤光素酶活性。通过萤光素酶活性的高低来判断药物处理等对目的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本试剂盒的检测原理参考图2。
图2.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RG072)的检测原理图。
碧云天同时提供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空载体质粒和直接使用的报告基因质粒,详见相关产品。
萤光素、萤光素酶、萤火虫萤光素酶、海肾萤光素酶和高斯萤光素酶也经常被称作荧光素、荧光素酶、萤火虫荧光素酶、海肾荧光素酶和高斯荧光素酶。
对于96孔板,推荐使用100μl细胞培养液和100μl的检测工作液,反应体系的总体积为200μl,此时本试剂盒分别可以进行100次或1000次检测。对于384孔板,推荐使用25μl细胞培养液和25μl的检测工作液,总体积为50μl,此时本试剂盒可以进行400次或4000次检测。也可以用其它体积的试剂进行检测,但细胞培养液和检测工作液的体积比例须为1:1。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72S-1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 | 10ml |
RG072S-2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 | 100μl |
— | 说明书 | 1份 |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72M-1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 | 100ml |
RG072M-2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 | 100μl×10 |
— | 说明书 | 1份 |
-20℃保存,6个月有效。RG072-1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20℃保存一年有效;RG072-2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20℃避光保存6个月有效,-80℃避光保存一年有效。
由于萤光素酶的活性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反应前细胞样品和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均需平衡至室温后再进行测定。可将检测缓冲液在室温或不超过25℃的水浴中融解并混匀后再与检测底物混合成检测工作液使用。
本试剂盒中的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在反复冻融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检测试剂中出现少量沉淀,此时宜平衡至室温,并尽量溶解。如仍有残留的不溶物,可以离心去除后使用,经测试不会影响后续的检测效果。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配制在含有高浓度乙醇的溶液中。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有时会在初次使用时发现体积明显小于包装体积的情况,此时用无水乙醇把体积补足至包装体积,并混匀后即可使用。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宜配制后立即使用。如不能立即使用,-20℃可以保存一周。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检测效果会不断下降,因此不可配制成工作液后长期保存。
细胞的培养和转染等可以使用普通的透明96/384孔板,但是使用多功能酶标仪对细胞培养上清或细胞裂解样品进行化学发光的检测时,请使用孔和孔之间不透光的96/384孔白板或黑板。如果使用普通透明的96/384孔板,相邻孔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推荐使用碧云天的BeyoGold™全黑或全白96/384孔细胞培养板(FCP966/FCP968/FCP983/FCP985)、白色或黑色透明底96/384孔细胞培养板(FCP963/FCP965/ FCP986/FCP987)。
待测药物的溶剂含量较高时可能会干扰萤光素酶反应,从而影响化学发光信号。可以通过设置含有溶剂的细胞培养液对照孔排除溶剂的干扰。经测试,最终反应体系中DMSO含量在2%以内不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如需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可以单独选购碧云天生产的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RG135)。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1. 细胞的准备:
使用适合进行化学发光检测的96孔板,每孔接种100μl细胞(如使用384孔板,每孔接种25μl细胞,具体用量视不同类型的384孔板而定),同时设置不含细胞的培养液孔作为阴性对照,按照细胞培养和细胞转染的常规方法培养和转染细胞。如有需要,可加入药物处理细胞。继续培养16-72小时。
2.检测试剂的准备:
a.试剂准备:融解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并平衡至室温。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放置于冰浴或冰盒上备用。
b.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的配制:按照96孔板每孔100μl (384孔板每孔25μl)检测工作液的量,计算所需的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的量。按照1:100的比例混合适量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和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配制成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例如,5ml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中加入50μl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底物(100X)充分混匀后即可配制成约5ml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
3.总高斯萤光素酶活性的快速检测:
a.取出细胞培养板在室温平衡10分钟(通常不宜超过30分钟)。
b.96孔板每孔加入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100μl (384孔板每孔25μl),混匀。
c.室温(约25℃)孵育5-10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
d.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4.细胞培养上清或细胞裂解液的检测:
a.对于细胞培养上清:根据具体实验情况,酌情收集5-200μl细胞培养上清至1.5ml离心管中或收集5-20μl细胞培养上清至检测化学发光用的96孔白板或黑板中,平衡至室温。如有需要,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收集培养基,以监测萤光素酶表达的变化。如果不能立即检测,可以将收集好的细胞培养基存放于-20℃。样品在-20℃至少可保存一个月。
对于细胞裂解液样品:去除细胞培养液,用PBS洗涤1次,每孔加入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RG021-1) 100μl,在摇床上以中等速度摇动裂解15分钟。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细胞是否完全溶解,如果溶解不完全,继续摇动裂解15分钟。如果细胞最初培养在48孔、24孔、12孔或6孔板中,每孔酌情加入约100-500μl裂解液。
b.取5-20μl细胞培养上清或细胞裂解样品加入96孔白板或黑板。
注1:优先推荐使用5μl样品,样品体积较小时化学发光更加稳定。
注2:对于同一批样品的检测,必须固定所用样品的体积,使不同样品之间的检测数据具有更好的可比性,因为样品体积的大小对于最终的化学发光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c.每孔加入100μl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检测工作液,混匀。
d.室温(约25℃)孵育5-10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
e.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常见问题:
1.Luminometer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有何不同?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的样品本身不能发光,样品需要由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激发,然后才能产生荧光并被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Luminometer检测的样品本身可以发光,不需要激发光进行激发。也就是说luminometer是检测化学发光(萤光)的仪器。有些型号的荧光分光光度计也具有luminometer的功能,即也可以检测化学发光。您所使用的荧光分光光度计能否用于化学发光的测定请仔细阅读该仪器的说明书。
2.可以进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的仪器是否就可以用于本试剂盒的检测?
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原理和本试剂盒的原理相同,可以用相同的仪器测定。
参考文献:
1.Tannous BA, Kim DE, Fernandez JL, Weissleder R, Breakefield XO. Mol Ther. 2005. 11(3):435-43.
2.Szent-Gyorgyi C, et al. Proc SPIE. 1999. 3600(1):4-11.
3.Tannous BA. Nat Protoc. 2009. 4:582-591.
相关产品: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21 | 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72 | Gaussia-Lumi™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135 | 高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 | 10/100ml |
D2098 | pGLuc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100 | p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103 | pGLuc-T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104 | pGLuc-Dura-T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107 | pGLuc-Dura-miR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114 | pARE-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181 | pISRE-TA-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209 | pNFκB-TA-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225 | pp53-TA-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261 | pSTAT3-TA-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204 | pNFκB-GLuc-Dura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764 | pGLuc-Dura-SV40-N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D2770 | pGLuc-Dura-SV40-C (报告基因质粒) | 1/100µg |
FCP966 | BeyoGold™全黑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320个/箱 |
FCP968 | BeyoGold™全白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320个/箱 |
FCP963 | BeyoGold™白色透明底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65 | BeyoGold™黑色透明底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1 | BeyoGold™ 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3 | BeyoGold™全白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5 | BeyoGold™全黑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6 | BeyoGold™白色透明底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7 | BeyoGold™黑色透明底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RG043M)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产品包装 | 产品价格 |
RG043S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次 | 552.00元 |
RG043M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0次 | 3288.00元 |
碧云天生产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Bio-Lumi™ II Firefly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Assay Kit,Bio-Lumi™ II Firefly Luciferase Assay Kit),简称Bio-Lumi II,是一种高灵敏度、高信号稳定性的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 ADCC Reporter Bioassay或细胞中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报告基因的表达的试剂盒。本试剂盒使用灵活便捷、检测灵敏度高,性能达到甚至在有些方面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本产品是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简称Bio-Lumi,产品编号为RG042)的不同包装版本,两者的检测效果完全一致。Bio-Lumi为即用型液体,优点是无需配制即可以直接使用,缺点是需要-80℃保存,如果在-20℃保存时间较长后检测效果会逐渐下降;本产品,即Bio-Lumi II,为Bio-Lumi的冻干粉版本,使用前需要使用提供的缓冲液充分溶解底物冻干粉后才能使用,优点是在-20℃保存非常稳定。
本产品使用了一种新的萤光素酶底物,因此与标准的萤光素酶分析试剂相比,本产品与样品的反应更稳定、对样品组分的耐受性更强。本产品不易受到混合和加样条件的影响,从而增强了结果的可重复性,是ADCC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Reporter Bioassay及其它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的理想选择。
本产品的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外主要同类产品。本产品的性能和用途与Promega公司的Bio-Glo™ Luciferase Assay System (简称Bio-Glo)基本相同,但本产品的检测灵敏度显著优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 (图1A),发光强度比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提高了约30%;化学发光的信号稳定性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基本一致(图1B)。本产品的检测效果及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的检测效果比较参见图1。
图1.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Bio-Lumi II)和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对转染阳性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HeLa细胞的检测效果。Bio-Lumi II与碧云天生产的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Bio-Lumi)的检测效果完全一致。图A为Bio-Lumi即Bio-Lumi II和Competitor P的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效果对比图,图B为Bio-Lumi即Bio-Lumi II和Competitor P的化学发光稳定性的检测效果对比图。实际读数会因细胞种类、所用萤火虫萤光素酶表达体系、转染效率、检测仪器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图中数据仅供参考。
本产品发光强度高。对于相同的细胞样品,本产品的发光效果比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强约30% (图1A),实测效果可能会因细胞种类、检测环境等的不同有所差异。
本产品的检测灵敏度高,测定样品的线性范围宽。96孔板中,通常本产品可以在20万个细胞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的细胞、不同的萤光素酶表达水平的检测细胞数量的上限可能有所差异,当萤火虫萤光素酶表达水平很高时,可能只在10万个细胞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是化学发光读数还是会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而继续升高的。本产品对转染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不同数量的HeLa细胞的检测效果参见图2。
图2. 本产品对转染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不同数量的HeLa细胞的检测效果。根据共转的EGFP表达质粒,实测转染效率约为60-70%。实际读数会因细胞种类、转染效率、所用报告基因质粒、检测仪器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图中数据仅供参考。本产品发光信号非常稳定。发光信号在10分钟内波动不超过5%,反应30分钟内信号波动不超过15%,反应60分钟内信号波动不超过30%,在发光稳定性方面和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基本一致甚至略优 (图1B),特别适用于96孔板或384孔板中萤火虫萤光素酶活性的大批量测定。
本产品操作简单,读数稳定,检测速度快,完成检测仅需约10分钟。本产品比其它萤光素酶测定方法更加简单快捷,细胞可以在同一块多孔板中培养和检测,无需洗涤细胞,也无需更换或去除培养液,只需用试剂盒提供的检测缓冲液把检测底物(冻干粉)充分溶解后配制成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后,与培养的细胞等体积混合,反应5分钟后即可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并且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十分稳定,在反应开始60分钟后仍可保留70%以上的信号。使用可以测定96孔板的化学发光的多功能酶标仪通常在2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块96孔板的检测。
本产品稳定性好。本产品在-20℃可以长期保存,配制成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后的稳定性也非常好,反复冻融5次对检测效果无明显影响,反复冻融10次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10%。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在4℃条件下保存3天检测效果下降不到20%,保存5天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30%,保存7天仍可保留65%以上的检测效果。在室温保存1天可保留70%以上的检测效果,室温保存3天可保留60%以上的检测效果,在37℃保存1天可保留60%以上的检测效果。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即使仅保留约50%的检测效果,仍可以满足各种常规检测。
本产品使用灵活便捷。本产品不仅适合少量样品的检测,也非常适合大量样品的高通量检测(high-throughput screening)。本产品不仅可以等体积加入到细胞培养孔中进行直接检测,也可以先使用RG126S/M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裂解并收集细胞后再用本产品进行检测。
本产品兼容性强。本产品兼容各种常见培养液,正常培养液中的酚红、10%以内的胎牛血清或小牛血清、2%以内的DMSO或乙醇、萤光素酶抑制剂等对信号和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常用的盐类或金属离子在正常浓度下也基本没有影响。
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是一种分子量约为61kD的蛋白,在ATP、镁离子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催化luciferin氧化成oxyluciferin,在luciferin氧化的过程中,会发出波长为560nm左右的生物萤光(bioluminescence)。生物萤光可以通过化学发光仪(luminometer)或液闪测定仪进行测定。通过萤光素和萤光素酶这一生物发光体系,可以非常灵敏、高效地检测基因的表达[1-2]。通常把感兴趣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或5’启动子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上游,或把3’-UTR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下游等,构建成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质粒,然后转染细胞,用适当药物等处理细胞后裂解细胞,测定萤光素酶活性,通过萤光素酶活性的高低来判断药物等处理对目的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在ADCC Reporter Bioassay中,ADCC效应细胞(ADCC bioassay effector cells)通过改造可稳定表达由NFAT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应答元件驱动的萤火虫萤光素酶表达系统以及Fc受体(如FcγRIIIa receptor)。当抗体的Fab片段与靶细胞(target cells)上的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时,抗体的Fc片段与效应细胞的Fc受体结合,从而激活NFAT信号通路,并诱导萤火虫萤光素酶的表达,通过加入Bio-Lumi™试剂并使用发光检测仪来定量检测萤火虫萤光素酶的表达[3]。本试剂盒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原理参考图3。
图3. 萤火虫萤光素酶的检测原理图。
碧云天的四款一步法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的主要特点和差异如下。如果希望发光信号比较强,并在30分钟内即可进行检测,推荐使用Bright-Lumi;如果对信号稳定性要求特别高,需要批量或连续操作,推荐使用Steady-Lumi;如果对发光信号和稳定性都有要求,推荐使用One-Lumi;如果对发光信号和稳定性要求都比较高的ADCC Reporter Bioassay,推荐使用Bio-Lumi。
产品编号 | RG042S/M | RG043S/M | RG052S/M | RG056S/M | RG059S/M |
产品简称 | Bio-Lumi | Bio-Lumi II | Bright-Lumi II | One-Lumi II | Steady-Lumi II |
使用便捷性 | 非常方便 | 方便 | 方便 | 方便 | 方便 |
检测灵敏度 | 非常灵敏 | 非常灵敏 | 特别灵敏 | 非常灵敏 | 较灵敏 |
信号强度 | 非常高 | 非常高 | 非常高 | 较高 | 高 |
信号半衰期 | 1-2小时 | 1-2小时 | 0.5-1小时 | 1-2小时 | 5-6小时 |
产品稳定性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线性范围(细胞数) | 50个-10万个 | 50个-10万个 | 50个-10万个 | 50个-10万个 | 50个-20万个 |
推荐指数 | ★★★★★ | ★★★★★ | ★★★★★ | ★★★★ | ★★★★ |
关于碧云天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相关产品的比较和选择,请参考碧云天的相关网页:
http://www.beyotime.com/support/luciferase-reporter-gene-assay.htm
萤光素、萤光素酶、萤火虫萤光素酶和海肾萤光素酶也经常被称作荧光素、荧光素酶、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
对于96孔板,推荐使用100μl细胞培养液和100μl的检测试剂,总体积为200μl,此时本试剂盒每10ml可以进行100次检测。对于384孔板,推荐使用25μl细胞培养液和25μl的检测试剂,总体积为50μl,此时本试剂盒每10ml可以进行400次检测。也可以用其它体积的试剂进行检测,但细胞培养液和检测试剂体积的比例须为1:1。虽然我们有检测数据显示适当减少检测试剂的用量很可能仍然会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但对于细胞数量偏多、细胞数量特别少或者重复性要求比较高的情况,建议按照推荐用量进行检测。
包装清单: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43S-1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 | 10ml |
RG043S-2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底物 | 1瓶 |
— | 说明书 | 1份 |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43M-1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 | 10ml |
RG043M-2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底物 | 1瓶 |
— | 说明书 | 1份 |
保存条件:
-20℃避光保存,至少一年有效。检测缓冲液和检测底物混合后配制成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80℃避光保存,至少一年有效;-20℃避光保存,推荐3-6个月内使用。
注意事项:
对于订购后可能放置较长时间后再使用的,或者对于检测结果的精度要求特别高的,推荐订购Bio-Lumi™ II;对于订购后短期内使用完毕的,推荐订购使用更加便捷的Bio-Lumi™。
由于萤光素酶的活性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反应前细胞和检测试剂均需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测定。可将检测缓冲液在室温或不超过25°C的水浴中融解并混匀后再与检测底物混合成检测试剂使用。
尽管经测试检测缓冲液和检测底物混合后配制成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反复冻融5次对于其检测效果无显著影响,为保证检测试剂的稳定性、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建议现用现配。没有用完的检测试剂可以采取适当分装后避光保存的方法,以避免反复冻融和长时间暴露于室温。反复冻融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检测试剂中出现少量沉淀,此时宜平衡至室温,并尽量溶解。如仍有残留的不溶物,可以离心去除后使用,经测试不会影响后续的检测效果。
请使用适合于细胞培养的白色或黑色的96孔板或384孔板。如果使用普通透明的96孔板或384孔板,相邻孔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推荐使用碧云天的BeyoGold™全黑或全白96/384孔细胞培养板(FCP966/FCP968/FCP983/FCP985)、白色或黑色透明底96/384孔细胞培养板(FCP963/FCP965/FCP986/FCP987)。
待测药物的溶剂含量较高时可能会干扰萤光素酶反应,从而影响化学发光信号。可以通过设置含有溶剂的细胞培养液对照孔排除溶剂的干扰。经测试,最终反应体系中DMSO含量在2%以内不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1.细胞的准备:
使用适合进行化学发光检测的96孔板或者384孔板,每孔接种适量的效应细胞,加入系列稀释的抗体处理细胞,同时设置不含细胞的孔作为阴性对照。
2.检测试剂的准备:
融解冻存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缓冲液,将检测缓冲液全部转移至检测底物瓶中,旋紧瓶盖后适当颠倒混匀,当检测底物全部溶解并混匀后即为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按照与待测板等体积的量,取适量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平衡至室温。
注:冻干粉状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底物可能会有少量粘附在瓶盖和瓶口,旋开瓶盖前可以拿起瓶子用瓶底并轻轻敲击桌面,使粉末尽量掉落至瓶底,然后再轻轻旋开瓶盖,并注意不要损失冻干粉。
3.萤光素酶检测:
a.取出培养测定板在室温平衡5-10分钟(通常不宜超过30分钟)。
b.每孔加入和待测样品等体积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c.室温(约25℃)孵育5-10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
d.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4.裂解并收集细胞后的检测(本步骤仅当细胞量比较大的情况下,例如细胞培养在培养皿或6孔板中时,可以考虑采用):
a.对于贴壁细胞:吸尽细胞培养液后,参考下表加入适量的RG126S/M 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对于悬浮细胞:离心去上清后,参考下表加入适量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
Plate type | 96 well | 48 well | 24 well | 12 well | 6 well |
Reporter lysis buffer (μl/well) | 100 | 150 | 200 | 300 | 500 |
注:如果萤光素酶的表达水平比较低,可以尝试使用更少的裂解液,例如6孔板的每孔用量可以最小为100μl。
b.充分裂解后,10,000-15,000×g离心3-5分钟,取上清用于测定。
注:细胞裂解后可立即测定萤光素酶,也可以先冻存,待以后再测定。冻存样品需融解并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测定。
c.取20μl样品,加入100μl已经平衡至室温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适当混匀。
d.室温(约25℃)孵育5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注意:如果对于数据的稳定性的要求不太高,可以忽略本步骤,在混匀后立即进行化学发光检测。
e.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常见问题:
1.Luminometer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有何不同?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的样品本身不能发光,样品需要由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激发,然后才能产生荧光并被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Luminometer检测的样品本身可以发光,不需要激发光进行激发。也就是说luminometer是检测化学发光(萤光)的仪器。有些型号的荧光分光光度计也具有luminometer的功能,即也可以检测化学发光。您所使用的荧光分光光度计能否用于化学发光的测定请仔细阅读该仪器的说明书。
2.可以进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的仪器是否就可以用于本试剂盒的检测?
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原理和本试剂盒的原理相同,可以用相同的仪器测定。
参考文献:
1.Ow D.W, De Wet, J.R, Helinski DR, et al. Science. 1986. 234(4778):856-859.
2.De Wet, J.R, et al. Mol Cell Biol. 1987. 7(2):725-737.
3.Chung S, Quarmby V, Gao XM, et al. MAbs. 2012. 4(3):326-340.
相关产品: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51 | Bright-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2 | Bright-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5 | One-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6 | One-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8 | Steady-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9 | Steady-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42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43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FCP966 | BeyoGold™全黑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320个/箱 |
FCP968 | BeyoGold™全白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320个/箱 |
FCP963 | BeyoGold™白色透明底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65 | BeyoGold™黑色透明底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1 | BeyoGold™ 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3 | BeyoGold™全白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5 | BeyoGold™全黑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6 | BeyoGold™白色透明底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7 | BeyoGold™黑色透明底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RG042S)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产品包装 | 产品价格 |
RG042S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次 | 552.00元 |
RG042M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0次 | 3288.00元 |
碧云天生产的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Bio-Lumi™ Firefly 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Assay Kit,Bio-Lumi™ Firefly Luciferase Assay Kit),简称Bio-Lumi,是一种高灵敏度、高信号稳定性的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 ADCC Reporter Bioassay或细胞中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报告基因的表达的试剂盒。本试剂盒使用灵活便捷、检测灵敏度高,性能达到甚至在有些方面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本产品是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简称Bio-Lumi II,产品编号为RG043)的不同包装版本,两者的检测效果完全一致。本产品,即Bio-Lumi为即用型液体,其优点是无需配制即可以直接使用,缺点是需要-80℃保存,如果在-20℃保存时间较长后检测效果会逐渐下降;Bio-Lumi II,为Bio-Lumi的冻干粉版本,使用前需要使用提供的缓冲液充分溶解底物冻干粉后才能使用,优点是在-20℃保存非常稳定。
本产品使用了一种新的萤光素酶底物,因此与标准的萤光素酶分析试剂相比,本产品与样品的反应更稳定、对样品组分的耐受性更强。本产品不易受到混合和加样条件的影响,从而增强了结果的可重复性,是ADCC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Reporter Bioassay及其它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的理想选择。
本产品的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外主要同类产品。本产品的性能和用途与Promega公司的Bio-Glo™ Luciferase Assay System (简称Bio-Glo)基本相同,但本产品的检测灵敏度显著优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 (图1A),发光强度比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提高了约30%;化学发光的信号稳定性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基本一致(图1B)。本产品的检测效果及与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的检测效果比较参见图1。
图1.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Bio-Lumi)和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对转染阳性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HeLa细胞的检测效果。图A为Bio-Lumi和Competitor P的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效果对比图,图B为Bio-Lumi和Competitor P的化学发光稳定性的检测效果对比图。实际读数会因细胞种类、所用萤火虫萤光素酶表达体系、转染效率、检测仪器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图中数据仅供参考。
本产品发光强度高。对于相同的细胞样品,本产品的发光效果比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强约30% (图1A),实测效果可能会因细胞种类、检测环境等的不同有所差异。
本产品的检测灵敏度高,测定样品的线性范围宽。96孔板中,通常本产品可以在20万个细胞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的细胞、不同的萤光素酶表达水平的检测细胞数量的上限可能有所差异,当萤火虫萤光素酶表达水平很高时,可能只在10万个细胞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是化学发光读数还是会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而继续升高的。本产品对转染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不同数量的HeLa细胞的检测效果参见图2。
图2. 本产品对转染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不同数量的HeLa细胞的检测效果。根据共转的EGFP表达质粒,实测转染效率约为60-70%。实际读数会因细胞种类、转染效率、所用报告基因质粒、检测仪器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图中数据仅供参考。
本产品发光信号非常稳定。发光信号在10分钟内波动不超过5%,反应30分钟内信号波动不超过15%,反应60分钟内信号波动不超过30%,在发光稳定性方面和国外同类产品(Competitor P)基本一致甚至略优 (图1B),特别适用于96孔板或384孔板中萤火虫萤光素酶活性的大批量测定。
本产品操作简单,读数稳定,检测速度快,完成检测仅需约10分钟。本产品比其它萤光素酶测定方法更加简单快捷,细胞可以在同一块多孔板中培养和检测,无需洗涤细胞,也无需更换或去除培养液,只需用试剂盒提供的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与培养的细胞等体积混合,反应5分钟后即可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并且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十分稳定,在反应开始60分钟后仍可保留70%以上的信号。使用可以测定96孔板的化学发光的多功能酶标仪通常在2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一块96孔板的检测。
本产品稳定性好。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的稳定性非常好,反复冻融5次对检测效果无明显影响,反复冻融10次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10%。本产品在4℃条件下保存3天检测效果下降不到20%,保存5天检测效果下降不超过30%,保存7天仍可保留65%以上的检测效果。在室温保存1天可保留70%以上的检测效果,室温保存3天可保留60%以上的检测效果,在37℃保存1天可保留60%以上的检测效果。本产品即使仅保留约50%的检测效果,仍可以满足各种常规检测。
本产品使用灵活便捷。本产品不仅适合少量样品的检测,也非常适合大量样品的高通量检测(high-throughput screening)。本产品不仅可以等体积加入到细胞培养孔中进行直接检测,也可以先使用RG126S/M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裂解并收集细胞后再用本产品进行检测。
本产品兼容性强。本产品兼容各种常见培养液,正常培养液中的酚红、10%以内的胎牛血清或小牛血清、2%以内的DMSO或乙醇、萤光素酶抑制剂等对信号和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常用的盐类或金属离子在正常浓度下也基本没有影响。
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是一种分子量约为61kD的蛋白,在ATP、镁离子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催化luciferin氧化成oxyluciferin,在luciferin氧化的过程中,会发出波长为560nm左右的生物萤光(bioluminescence)。生物萤光可以通过化学发光仪(luminometer)或液闪测定仪进行测定。通过萤光素和萤光素酶这一生物发光体系,可以非常灵敏、高效地检测基因的表达[1-2]。通常把感兴趣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或5’启动子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上游,或把3’-UTR区克隆在luciferase的下游等,构建成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质粒,然后转染细胞,用适当药物等处理细胞后裂解细胞,测定萤光素酶活性,通过萤光素酶活性的高低来判断药物等处理对目的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在ADCC Reporter Bioassay中,ADCC效应细胞(ADCC bioassay effector cells)通过改造可稳定表达由NFAT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应答元件驱动的萤火虫萤光素酶表达系统以及Fc受体(如FcγRIIIa receptor)。当抗体的Fab片段与靶细胞(target cells)上的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时,抗体的Fc片段与效应细胞的Fc受体结合,从而激活NFAT信号通路,并诱导萤火虫萤光素酶的表达,通过加入Bio-Lumi™试剂并使用发光检测仪来定量检测萤火虫萤光素酶的表达[3]。本试剂盒的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原理参考图3。
图3. 萤火虫萤光素酶的检测原理图。
碧云天的四款一步法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的主要特点和差异如下。如果希望发光信号比较强,并在30分钟内即可进行检测,推荐使用Bright-Lumi;如果对信号稳定性要求特别高,需要批量或连续操作,推荐使用Steady-Lumi;如果对发光信号和稳定性都有要求,推荐使用One-Lumi;如果对发光信号和稳定性要求都比较高的ADCC Reporter Bioassay,推荐使用Bio-Lumi。
产品编号 | RG042S/M | RG043S/M | RG051S/M | RG055S/M | RG058S/M |
产品简称 | Bio-Lumi | Bio-Lumi II | Bright-Lumi | One-Lumi | Steady-Lumi |
使用便捷性 | 非常方便 | 方便 | 非常方便 | 非常方便 | 非常方便 |
检测灵敏度 | 非常灵敏 | 非常灵敏 | 特别灵敏 | 非常灵敏 | 较灵敏 |
信号强度 | 非常高 | 非常高 | 非常高 | 较高 | 高 |
信号半衰期 | 1-2小时 | 1-2小时 | 0.5-1小时 | 1-2小时 | 5-6小时 |
产品稳定性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特别稳定 |
线性范围(细胞数) | 50个-10万个 | 50个-10万个 | 50个-10万个 | 50个-10万个 | 50个-20万个 |
推荐指数 | ★★★★★ | ★★★★★ | ★★★★★ | ★★★★ | ★★★★ |
关于碧云天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相关产品的比较和选择,请参考碧云天的相关网页:
http://www.beyotime.com/support/luciferase-reporter-gene-assay.htm
萤光素、萤光素酶、萤火虫萤光素酶和海肾萤光素酶也经常被称作荧光素、荧光素酶、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
对于96孔板,推荐使用100μl细胞培养液和100μl的检测试剂,总体积为200μl,此时本试剂盒每10ml可以进行100次检测。对于384孔板,推荐使用25μl细胞培养液和25μl的检测试剂,总体积为50μl,此时本试剂盒每10ml可以进行400次检测。也可以用其它体积的试剂进行检测,但细胞培养液和检测试剂体积的比例须为1:1。虽然我们有检测数据显示适当减少检测试剂的用量很可能仍然会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但对于细胞数量偏多、细胞数量特别少或者重复性要求比较高的情况,建议按照推荐用量进行检测。
包装清单: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42S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 10ml |
RG042M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 100ml |
— | 说明书 | 1份 |
保存条件:
-80℃避光保存,至少一年有效;-20℃避光保存,推荐3-6个月内使用。
注意事项:
本产品在-20℃保存其检测效果会逐渐下降,保存半年后其发光效果会降低约50%。因此,本产品如果保存于-20℃,推荐在3-6个月内使用。如果订购后可能放置较长时间后再使用,推荐订购在-20℃保存非常稳定的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盒(RG043)。
由于萤光素酶的活性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反应前细胞和检测试剂均需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测定。可将检测缓冲液在室温或不超过25°C的水浴中融解并混匀后再与检测底物混合成检测试剂使用。
尽管经测试本试剂反复冻融5次对于其检测效果无显著影响,为保证本产品的稳定性、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第一次解冻后可以采取适当分装后避光保存的方法,以避免反复冻融和长时间暴露于室温。反复冻融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检测试剂中出现少量沉淀,此时宜平衡至室温,并尽量溶解。如仍有残留的不溶物,可以离心去除后使用,经测试不会影响后续的检测效果。
请使用适合于细胞培养的白色或黑色的96孔板或384孔板。如果使用普通透明的96孔板或384孔板,相邻孔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推荐使用碧云天的BeyoGold™全黑或全白96/384孔细胞培养板(FCP966/FCP968/FCP983/FCP985)、白色或黑色透明底96/384孔细胞培养板(FCP963/FCP965/FCP986/FCP987)。
待测药物的溶剂含量较高时可能会干扰萤光素酶反应,从而影响化学发光信号。可以通过设置含有溶剂的细胞培养液对照孔排除溶剂的干扰。经测试,最终反应体系中DMSO含量在2%以内不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1.细胞的准备:
使用适合进行化学发光检测的96孔板或者384孔板,每孔接种适量的效应细胞,加入系列稀释的抗体处理细胞,同时设置不含细胞的孔作为阴性对照。
2.检测试剂的准备:
融解冻存的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按照96孔板每孔100μl (384孔板每孔25μl)的量,取适量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平衡至室温。
3.萤光素酶检测:
a.取出培养测定板在室温平衡5-10分钟(通常不宜超过30分钟)。
b.每孔加入和待测样品等体积的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
c.室温(约25℃)孵育5-10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
d.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4.裂解并收集细胞后的检测(本步骤仅当细胞量比较大的情况下,例如细胞培养在培养皿或6孔板中时,可以考虑采用):
a.对于贴壁细胞:吸尽细胞培养液后,参考下表加入适量的RG126S/M 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对于悬浮细胞:离心去上清后,参考下表加入适量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
Plate type | 96 well | 48 well | 24 well | 12 well | 6 well |
Reporter lysis buffer (μl/well) | 100 | 150 | 200 | 300 | 500 |
注:如果萤光素酶的表达水平比较低,可以尝试使用更少的裂解液,例如6孔板的每孔用量可以最小为100μl。
b.充分裂解后,10,000-15,000×g离心3-5分钟,取上清用于测定。
注:细胞裂解后可立即测定萤光素酶,也可以先冻存,待以后再测定。冻存样品需融解,并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测定。
c.取20μl样品,加入100μl已经平衡至室温的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检测试剂,适当混匀。
d.室温(约25℃)孵育5分钟,使发光信号趋于稳定。注意:如果对于数据的稳定性的要求不太高,可以忽略本步骤,在混匀后立即进行化学发光检测。
e.使用具有检测化学发光功能的多功能酶标仪进行化学发光检测。请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每个孔的检测时间一般为0.25-1秒或更长时间,具体需根据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常见问题:
1.Luminometer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有何不同?
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的样品本身不能发光,样品需要由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激发,然后才能产生荧光并被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Luminometer检测的样品本身可以发光,不需要激发光进行激发。也就是说luminometer是检测化学发光(萤光)的仪器。有些型号的荧光分光光度计也具有luminometer的功能,即也可以检测化学发光。您所使用的荧光分光光度计能否用于化学发光的测定请仔细阅读该仪器的说明书。
2.可以进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的仪器是否就可以用于本试剂盒的检测?
是。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原理和本试剂盒的原理相同,可以用相同的仪器测定。
参考文献:
1.Ow D.W, De Wet, J.R, Helinski DR, et al. Science. 1986. 234(4778):856-859.
2.De Wet, J.R, et al. Mol Cell Biol. 1987. 7(2):725-737.
3.Chung S, Quarmby V, Gao XM, et al. MAbs. 2012. 4(3):326-340.
相关产品: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包装 |
RG051 | Bright-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2 | Bright-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5 | One-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6 | One-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8 | Steady-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59 | Steady-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42 | Bio-Lum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RG043 | Bio-Lumi™ II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 100/1000次 |
FCP966 | BeyoGold™全黑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320个/箱 |
FCP968 | BeyoGold™全白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0个/盒,320个/箱 |
FCP963 | BeyoGold™白色透明底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65 | BeyoGold™黑色透明底96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1 | BeyoGold™ 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3 | BeyoGold™全白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5 | BeyoGold™全黑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6 | BeyoGold™白色透明底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FCP987 | BeyoGold™黑色透明底384孔细胞培养板(平底带盖, 独立包装) | 8个/盒,48个/箱 |

Nacalai Chemi-Lumi One L 说明书
世界*实验材料供应商 Nacalai 上海金畔生物为其中国代理, Nacalai 在一直是行业的*,一直为广大科研客户提供zui为的产品和服务,上海金畔生物一直秉承为中国科研客户带来的产品,的服务, Nacalai 就是为了给广大科研客户带来更加完善的产品和服务,您的满意将是我们zui大的收获
Nacalai 中国代理, Nacalai 上海代理, Nacalai 北京代理,Nacalai 广东代理, Nacalai 江苏代理Nacalai 湖北代理,Nacalai 天津,Nacalai 黑龙江代理,Nacalai 内蒙古代理,Nacalai 吉林代理,Nacalai 福建代理, Nacalai 江苏代理, Nacalai 浙江代理, Nacalai 四川代理,
Nacalai Tesque是日本的生命科学试剂供应商之一。
Nacalai Tesque是一个
- 制造商 HPLC和毛细管柱,毒素,抗体,酶,细胞培养基,分析试剂盒,精细化学品和研究化学品。
- 大学实验室供应商,制药和食品饮料公司,公共和私人研究机构以及其他日本贸易公司。
- 的生化和生命科学公司产品的进口商/分销商。
- 自己的COSMOSILR HPLC 出口商和毛细管柱,分离试剂盒,毒素,生物试剂和精细化学品。
在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市场上获得认可Nacalai Tesque为满足对生物技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纳米技术的需求而开展研发和业务活动。
Chemi‐Lumi One Series for HRP
Chemi-Lumi One系列HRP
Chemi-Lumi One是一系列用于Western Blotting的高灵敏度鲁米诺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我们提供三种类型的化学发光底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进行蛋白质印迹检测。
产品信息
Chemi-Lumi One L
- 适用于靶蛋白的优化方法
- Chemi-Lumi One系列的合理价格
- 检测广泛的蛋白质浓度
与竞争对手的敏感度比较
Chemi-Lumi One L与T和W公司的产品具有相似的灵敏度,比G公司的产品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条件>
凝胶 | 10%PAGE凝胶 |
---|---|
洗 | 0.1%t-TBS(1x),pH7.4 |
闭塞 | 阻止一个 |
*Ab | 抗β肌动蛋白小鼠单克隆抗体(Santa Cruze sc-47778),1:1,000 |
第二Ab | 抗小鼠IgG(山羊),缀合的HRP(Santa Cruze sc-2005),1:20,000 |
检测周期 | Chemi-Lumi One L,1分钟,竞争对手G,T,W 1min。 |
探测器 | LAS-3000高模式 |
暴露时间 | 5分钟。 |
检测极限的比较
Chemi-Lumi One L适用于检测未知蛋白质浓度或优化条件。
<条件>
凝胶 | 10%PAGE凝胶 |
---|---|
洗 | 0.1%t-TBS(x1),pH7.4 |
闭塞 | 阻止一个 |
*Ab | 抗β肌动蛋白小鼠单克隆抗体(Santa Cruze sc-47778),1:1,000 |
第二Ab | 抗小鼠IgG(山羊),缀合的HRP(Santa Cruze sc-2005),1:20,000 |
检测周期 | Chemi-Lumi One L,1分钟。 |
探测器 | LAS-3000高模式 |
暴露时间 | 30分钟。 |
产品信息如下:
Product Name | Storage | Product No. | PKG Size |
---|---|---|---|
Chemi-Lumi One L Luminol 250 ml, Peroxide 250 ml Sufficient substrate for 4,000 cm2 of blotting membrane |
R | 07880-70 | 1 kit |